好文分享

專訪 Accupass 創辦人謝耀輝,30出頭獲2億融資、再從盛世跌落谷底

專訪 Accupass 創辦人謝耀輝,30出頭獲2億融資、再從盛世跌落谷底

亞洲最大活動平台 Accupass 的創辦人和執行長,謝耀輝(John),的創業之路
詳細介紹

創業與傳承是我們目前正在執行的事情,如同文中有提到的,我們看過了太多成功案例
但失敗的經歷願意真實分享的倒是並不多,都是包裝過後的成功案例,
而數據證明100個新創產業能存活下來的往往只有1%,
也因此在看到由換日線撰寫的Accupass 創辦人謝耀輝的創業故事,想要分享給大家。

30 出頭獲 2 億融資、再從盛世跌落谷底

 
圖片來源:謝耀輝 臉書專頁

「踏上這條路,當初也是想得太輕鬆、太簡單,(創業)其實就跟樂透一樣,大機率都是慘澹收場。⋯⋯我曾進入到非常黑暗的一段時期,有人遇到這種事會走不出來、自尊心受挫、甚至因而病了或想不開⋯⋯。其實我不可能沒有那樣的感覺。但是一想到留在公司的這群人也需要照顧,你就不得不振作。我告訴自己,雖然走掉的那些人,我對不起他們,但還有其他人在,你需要去看顧剩下這些人⋯⋯。」

「但如果人生再來一次,你還會選擇創業嗎?」我問。
「會耶!」看他語氣突然從低沈到篤定,我繼續聽,想看謝耀輝什麼反應,「因為如果不創業,我會失業⋯⋯。」
語畢是一陣爽朗笑聲


這就是謝耀輝(John),亞洲最大活動平台 Accupass 的創辦人和執行長。他沒有第一名的學歷和資歷、卻擁有第一名的拼勁與熱情,不怕困苦煎熬─對他來說,怎麼跌倒,就怎麼站起來。

從靦腆的「科技宅」、變身熱血創業家

在鏡頭前,謝耀輝侃侃而談台灣活動產業的未來;一如 33 歲那年他站上 TED 舞台,向世界吶喊企業家該有的使命感。你不會想到,他曾經是一位害羞的「技術宅」。
創業,以及過程中的大起與大落,徹底改變了他
:一向慣於將自己隱藏角落的謝耀輝,打開真正的自己,讓蓄積已久那團火,從生命中釋放-而這團火會感染人。如今為了堅守信念,他會婉拒賺快錢的生意;為了推動產業,他願意投入沒有立即回報的事物。他相信,「世界上,總要有這麼一群人,願意以長線思維帶動產業的未來。」

摸索醞釀期:從底層摸爬打滾

由於父親自己開公司,John 從小就希望效法爸爸、做自己想做的事業。但作為一個台科大資管系的學生,儘管有著想法、卻不知道如何實現,於是決定先參加創業競賽試身手。
「不像硬體公司需要設備、廠房、資金;透過寫程式,一個人能從生產、設計、開發一路做到用戶端,單靠自己一條龍地實現它。」John 初期於是利用自己唯一擅長的技能—寫程式,努力踏上創業之途。

儘管每每參加創業比賽時,他總是按慣例被分在「技術組」,負責寫程式。但他利用機會,一路觀摩「商務組」的同學,是如何製作商業計劃書(BP)、上台募資(Pitch)的:
「覺得他們好厲害─但他們『吹完的牛』,其實是要靠我們來實現。」

畢業後,John 進入鴻海(富士康)成為工程師。當中有 3 年時間,他在深圳工廠做開發,這也意外成為他熟悉海外市場的第一站。

「雖一直有創業的想法,但還是需要有人推一把。我創業的契機,是有次大學同學對我說:『找個主題試試吧!』」於是,兩人就這樣窩在深圳,開發了第一款產品。

就這樣,2012 年,在智慧型手機尚未問世的時候,John 和夥伴就做出台灣第一個 QR Code 電子驗票系統,並在台灣開創了 Accupass 活動通

「10 年前,根本沒幾個台灣人認得 QR Code,」走在先驅的他們,儘管很快引來台鐵票、高鐵票上門諮詢,「但這些大型交通、演唱會平台,看我們當時只有兩個人,覺得技術應該不太可靠,沒有採用我們。」
眼看積蓄不停燒,仍舊沒有任何客戶光顧下,John 只好自己製作活動網站,來配合既有的電子驗票系統──如果擁有自己的活動平台,就能導入最新的驗票方式。
就是這麼簡單的理由,造就了今日的 Accupass:「我是被逼的,因為沒人用我們。」

建立海外市場,鍛鍊管理思維

熱愛多元文化的 John,從創立公司之初就決定要「放眼國際」。正式成立公司後第二年,30 歲出頭的 John 就決定將公司戰場先延伸至北京,成立「活動行」。而這一戰,讓他瞬間取得了巨大成功:
2014 年,Accupass 搭上中國大陸「移動互聯網」和「企業服務(SaaS)」的浪潮,很快獲得 2 億新台幣融資,迎接所謂的「黃金盛世」、大幅擴充兵馬到 2、3 百人;「那時在北京說我是『活動行』老闆,他們以為我是詐騙集團。」
早期切入市場的 Accupass 品牌,因為完全融入市場、快速打開知名度成為投資圈寵兒,沒有人會猜到老闆其實是個不過 30 歲的台灣人,「回想起來,(Accupass 那時在北京創業圈的成功)還是很神奇。」

John 分析自己當時快速獲得高額融資的關鍵,除了當時北京融資市場的發達、和對投資互聯網產業的熱潮外:「作為創業者,基礎功力也不能太差;肯定要有學習力;對於「產銷人發財」(即:生產、行銷、人資、研發、財務)你不可能全部都懂,但也不可是門外漢,都得願意去涉獵。」

另外,「想要開拓台灣以外的市場,最好能在當地工作過。尤其是當你在台灣已經做出成績來、到了海外時,肯定不希望從底下慢慢摸爬打滾─但這樣你觀察海外市場的模式,也可能不會這麼透徹與細緻。」在深圳工廠「蹲過三年」、從底層磨練的經驗,為他奠定在中國大陸市場經營公司的基礎,也深刻理解當地特殊的文化和運作。

然而,從 0 到 1 建立起公司,不論獲得了多大筆的融資、多豐厚的資源,仍只是創業之路的第一步。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創辦人還必須突破自身限制:「即便你能單幹把所有事情做完,還是必須學習帶領團隊、發展團隊,以致於變成一個體系的建設、制度的建立─不然,你就會成為自己的瓶頸。
而謝耀輝第一個也是最重大的一個、甚至嚴重到險些讓一切成績成為泡影的「瓶頸」,正發生在他最是得意、公司進入「黃金盛世」的兩年之內:

「處理失敗,是一堂必修課」—兩年不到的輝煌後,立刻迎來滅頂危機

John 的創業之路絕非一帆風順,「有三次,公司幾乎瀕臨結束。」而 2015 年的那一次,同時面對董事會矛盾、資金快速消耗、成長陷入瓶頸、營收不如預期⋯⋯等重大考驗席捲,更是當時正準備大展拳腳的他,未曾想像到的局面。

「10 月 15 日是謝耀輝的生日,他永遠記得 2015 年生日那天,他和投資人開會,結果發現公司出現了巨大的問題⋯⋯,因為愧對投資人、無顏見江東父老、對不起員工,他和創業夥伴從北京長安街的東方廣場,一路淚眼朦朧,瞎走到天安門廣場,1.7 公里 22 分鐘路程,仿佛走了一世紀,天地之大卻無容身之處⋯⋯。」
許多創業者遭遇重大挫敗後,面對自尊心受挫,難以走出低潮;心理生病了,甚至最終想不開,「其實我不可能沒有那樣的感覺,我也進入到一段非常黑暗的時期。」

「在我沒有經歷過以前,這些故事對我來說就像看電影,沒有那種痛徹心肺的感覺。但是,真的痛過了之後,才知道什麼感覺叫『痛』,什麼感覺叫『孤獨』。

讓謝耀輝內心最掙扎的是,當時除非解散公司,否則只剩下一條路:一手解雇親自招來、共同奮戰的百名員工。更難忍受的是,這些同仁是因為相信他而加入公司:「如今你要親手送他走,但他沒有做錯任何事情;甚至,可能正是因為你決策錯誤,才導致他必須走。我心裡很難受。」

儘管在感性層面,內心滿是煎熬與痛苦,很難走過去;但理性層面,John 卻必須考量「作為管理者,這項決策是否正確?換作其他英明的領導者,會怎麼抉擇?」並且堅持執行顧全大局的事情。晚上哭完、到了白天,John 仍必須重振旗鼓,調整全新狀態─因為眼前還有留下來的員工要照顧。

「你必須扛過心理、外在客觀等各種因素。有很多經歷過這種起伏的創業者,會從此一蹶不振,甚至很悲觀地看待每件事物─畢竟人情冷暖,是我當時體驗特別深刻的一件事。

不再相信「成功典範」,更愛研究失敗學

自那段時間起,John 不再閱讀過去如數家珍的 Google、Facebook 「成功典範」,他更愛研究創業失敗的故事。因為成功的事蹟可能經過美化和包裝,但失敗的經歷更真誠。他要從中記取教訓,避免錯誤再發生。
「我看這些創業者分享自己的慘敗,他們虧的數字、解雇的員工數、承受的心理壓力,是我的千倍、萬倍,他們也是這樣挺過來。我怎麼那麼脆弱,這麼不堪一擊?」
就像在健身房鍛鍊,那些人奮力一抬,舉重 50 公斤;反觀自己,10 公斤就被壓垮了:「不行,我要再舉更久!」
創業有如永不止息的鍛鍊,是場一生的修行──閱讀這些傳奇人物故事,你賺得可能沒他們多,但在面對逆境的領域裡,謝耀輝挑戰自己絕不輸在「承擔力」。

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一如許多成功企業家,度過了自己人生的高低起伏。堅持下去的謝耀輝,煉出堅強韌性。三次失敗,三次站起來。

「做了生意後,你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學習,創業給了我本來沒有的能力。」

創業十年,盼自己仍舊有夢:「我是一個無法失去熱情而活的人」

謝耀輝 20 幾歲時就發現,雖然業界常說「微笑曲線」─技術與品牌必須一同升級;但願意真正投入時間進行升級的台灣企業,其實少之又少。

「但每個行行業業裡,總需要有一小群人,帶著長線思維,」謝耀輝給自己的答案是:「如果所有人都只有一種想法,都想要賺快錢,只求短平快的收割,這個產業就永遠不會有長期布局者。10 年、20 年之後,該產業終將失去長期競爭力。」
別因怕失敗、讓夢想成為空談:「做就對了,慘敗後的成長才是真的」

「與其說勇氣,其實那時可能也沒想清楚,就去做了。」回首謝耀輝過去 10 年職涯路,「做就對了」讓他走上創業,也開啟了許多自己未曾想過的局面。

也是「做就對了」,謝耀輝抓住了切入市場的好時機:「越早進入市場,你擁有越多機會,容許你犯錯、走彎路。」

「絕對正向」更是領導者一生的修煉。
當多數人看不見希望時,帶隊者唯有絕處逢生:「經常與不同老闆交流時發現,能夠歷經考驗存活下來的,都有這些正面思考的共性。」

看完此文章,感受到了John對於理念的堅持,而小編也堅信,堅持、熱情、正面思考,真的會是創業的核心,德上也是因為夥伴都發現到了同樣的問題,往往我們遇到客戶的需求,我們想要解決但公司制度的限制導致無法提供給客戶最好的解決方案,也因這個機緣創立了德上科技,我們想要將我們的理念,散撥給更多需要的客戶,讓我們的經驗可以實際幫忙到客戶,讓客戶可以更加方便的導入智慧製造,我們相信絕對不會一帆風順,但如同文章中所提到的,別因怕失敗、讓夢想成為空談:「做就對了,慘敗後的成長才是真的」,當然我們不想那麼快體驗慘敗拉^^"

圖片與文章來源:  換日線人物故事專訪

德上顧問團隊歡迎您來詢問

德上給您的顧問服務是可落地並且永續的解決方案,想要更加深入了解我們的方案與顧問輔導方式歡迎聯絡我們